“歪东倒西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行走、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,也常用来比喻人说话没有条理,或者做事不得法,方向不明确。以下是关于这个成语的简短介绍
1. 基本含义“歪东倒西”字面意思是东倒西歪地走,用来形容行走不稳或身体歪斜的状态。
2. 引申意义除了形容身体的歪斜,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比喻人的言行举止没有准则,或者做事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。
3. 使用场景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行为不端、缺乏自制力或思考能力的人。
4. 近义词与反义词
- 近义词东倒西歪、摇摇晃晃。
- 反义词稳如泰山、泰然自若。
5. 相关例句
- 他走路总是歪东倒西的,让人担心他会摔倒。
- 小明说话总是没有条理,整句话颠三倒四,让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。
请注意,“歪东倒西”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带有贬义,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是否合适。
“歪东倒西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为wāi dōng dǎo xī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行走、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,也常用来比喻人说话、办事不按常规,没有条理,或者行为、态度不稳定、不正常。
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代高明的《二郎神·秋怀》套曲,其中有“向东君忍凝眸,断送春愁,添起愁眉。”的句子,这里的“断送春愁”可以引申为身体歪斜、摇晃的状态,与“歪东倒西”的意境相近。
在用法上,“歪东倒西”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,多用于书面语。例如,在描述某人行走不稳时,可以说“他今天走路歪东倒西的。”
此外,“歪东倒西”与“东倒西歪”意义相近,但后者更侧重于描述物体或人的状态不稳定、不正常地倒下的情景。
总的来说,“歪东倒西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通过比喻来描绘人或事物的不稳定、不正常状态。
歪东倒西此文由小朱编辑,于2025-07-20 06:19:34发布在句子栏目,本文地址:歪东倒西/show/art-28-4349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