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也先奉旨勤王
“臣也先奉旨勤王”这句话出自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,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行父(字子禽)对鲁成公所说的话。它的意思是:“我是臣子,已经接受了先君的命令去勤王(即拯救王室)。”
具体来说:
1. 臣子:在这里指的是季孙行父自己,他是鲁国的大夫,因此称自己为臣子。
2. 奉旨:指接受先君之命。在古代中国,君主对大臣有命令或指示时,通常会使用“奉旨”这个词来表示。
3. 勤王:这是一个古代的政治术语,指的是在王室遭遇危难或内乱时,大臣或其他贵族挺身而出,协助君主稳定局势,保卫国家。在这个语境中,“勤王”特指响应鲁成公的命令,前往国外援助并平定王室内乱。
这句话反映了季孙行父对鲁成公的忠诚以及他积极响应君命的态度。同时,它也展示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,以及贵族们在这种环境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臣侍是什么意思
“臣侍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读音为chén shì。它主要有两个含义:
1. 指臣子侍奉:在古代君臣关系中,“臣”是指受君主封赏或任用的人,而“侍”则有服侍、服务的意味。因此,“臣侍”可以理解为臣子对君主的服务和侍奉。
2. 指供役使的人:这个含义中的“臣侍”更偏向于指代那些被雇佣或服役的人,他们可能从事各种杂务工作,以供君主或贵族家庭使用。
综上所述,“臣侍”一词在古代具有特定的语境和含义,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准确理解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词汇并不常用,其古代含义仍可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找到踪迹。
臣也先奉旨勤王(臣侍是什么意思)此文由小顾编辑,于2025-08-30 19:06:22发布在句子栏目,本文地址:臣也先奉旨勤王(臣侍是什么意思)/show/art-28-5187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