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凡四训详解自营
《了凡四训》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黄(袁了凡)的著作,该书由四部分组成:立命、改过、积善、谦德。以下是对书中“自营”部分的详细解释:
立命
“立命”即树立自己的命运。袁了凡认为,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,而不是被命运所束缚。他强调,一个人如果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,不沉迷于过去的错误和痛苦中,而是勇敢地面对未来,那么他就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命运。
在“立命”的部分,袁了凡提出了“命自我立”的观点,即命运并非固定不变,而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来改变的。他认为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,只有承担起这些使命和责任,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改过
“改过”是指改正自己的过错。袁了凡认为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。他强调了自我反省和改正的重要性,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,帮助读者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,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改正。
在“改过”的部分,袁了凡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观念,即“命自我立”并不等于“命由己改”。这意味着虽然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,但并不能完全决定自己的命运走向。因此,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命运和人生,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。
积善
“积善”是指积累善行和善德。袁了凡认为,善良是一种美德,也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。他鼓励人们多行善事,关注他人的需要,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。同时,他也强调了善行的积累效应,即我们的善行会带来更多的善行和善报。
在“积善”的部分,袁了凡提到了许多具体的善行和善举,如孝顺父母、尊敬师长、关爱弱者、助人为乐等。他认为,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行,实际上能够汇聚成强大的力量,推动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。
谦德
“谦德”是指谦虚谨慎的美德。袁了凡认为,谦虚是一种美德,也是一种智慧。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,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,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赢得尊重。他强调了谦虚谨慎在人生中的重要性,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方法来培养谦虚谨慎的品质。
在“谦德”的部分,袁了凡提到了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的道理。这意味着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失,而谦虚谨慎则能带来益处。因此,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,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,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。
总之,《了凡四训》中的“自营”部分强调了个人努力、自我反省、善良积德和谦虚谨慎的重要性。通过树立正确的观念、勇于改正错误、积极行善积德以及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,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并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了凡四训原文及注释及白话
《了凡四训》是中国明代著名思想家袁黄(袁了凡)的著作,该书由四部分组成:立命、改过、积善、谦德。以下是《了凡四训》的部分原文、注释以及白话解释。
原文
第一篇 立命
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师之中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
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
凡今天下之人,但知安分安己,不求增益,必至误己,盖天劫不复,恶因结果。
若能礼佛、敬儒、爱众、惜字、养气、守口、爱生、惜命,则立命矣。
第二篇 改过
过去生中,有诸见而行诸过,有诸见而不见诸过,谓之有过。于诸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
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;求人而不得,弗得也。
但能依本分,终须无烦恼,不生喜乐,不起恶心,不取于相,不染习气。
能事父母、兄弟、妻子、朋友,但能依本分,终须无烦恼,不生喜乐,不起恶心,不取于相,不染习气。
第三篇 积善
易曰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”昔颜回以德行著称,鲁国以政事见称,皆出于其父。孔子曰:“受教于君子,遵道于天下,久而不厌,诲人不倦,此之谓贤。”
吾家风教,其基本内容便是如此。
吾祖父有田一顷,尚且不忧生计;我有田数十亩,衣食自足。
今我年饥,岂可坐视不救,坐视邻家饥饱?”
若不从治生,必有饥寒。若不从治心,必有烦恼。”
吾虽未敢妄为,然已见其征。”
第四篇 谦德
满招损,谦受益,戒骄戒躁,是谦虚者的信条。”
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。”
满招损,谦受益。
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”
这是古人的教诲,也是做人的大道理。
注释
* 立命篇注释:本段讲述了古人认为人应当经历各种困苦来磨炼意志,从而增益自身能力,以担当大任。同时指出,不求增益则必招致失败。
* 改过篇注释:本段强调了改正过错的重要性,指出只有通过不断改正错误,人才能不断进步。
* 积善篇注释:本段引用了孔子和颜回等人的事例来说明积累善行的重要性,并指出这些善行将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好处。
* 谦德篇注释:本段阐述了谦虚谨慎是美德,能够使人进步并避免灾祸。
白话解释
第一篇 立命
所以,天将降予大任于某人时,一定会先让他经历内心的痛苦和身体的劳累,使他饥饿和贫困,身处困境,行动被扰乱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触动他的心性,锻炼他的意志,增长他不能胜任的事情。
因此,当天将降予大任于某人时,一定会先让他历经内心的磨难,体悟到生活的艰辛,明白人生的不易。通过这些苦难的历练,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,让他有能力承担重大的责任。
如果一个人只追求安逸自在的生活,不思进取,那么最终必然会遭遇困境。因为命运不会永远眷顾同一个人,除非他能够积极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第二篇 改过
过去生中,我曾有过许多过错,但每次都能及时改正,因此没有留下什么遗憾。
现在,我虽然还未取得很大的成就,但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并正在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。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,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。
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,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困惑。
如果不从实际行动去实践所学的知识,就不会真正理解它;如果不向他人请教和学习,就无法获得真正的知识。
只要我能依循本分去做事,就不必担心会遇到烦恼和困难。我不需要刻意追求名利和地位,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会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。
第三篇 积善
易经上说:“积累善行的家庭,将来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。”过去,颜回因为品德高尚而闻名于世;鲁国也因为政治清明而备受赞誉。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有贤能的父亲教导他们。
孔子说:“我听从了有道德的君子的教诲,在天下推行正道,时间已经很久了,但我从不厌倦,教育别人也从不感到疲倦。这样的人就是贤者。”
我们家的家风教义,其核心内容便是如此。
我的祖父曾经拥有一顷良田,却从不担忧生计;我如今拥有数十亩土地,衣食无忧。
现在我面临饥荒,难道我可以坐视邻家挨饿而不去救助吗?”
如果不从治生(指谋生)入手,就必定会遭受饥寒之苦。如果不从治心(指修养内心)做起,就必定会心生烦恼。
虽然我还未曾妄为(指胡作非为),但已经显露出了一些征兆。
第四篇 谦德
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,谦虚谨慎则能得到益处。
忧虑劳苦可以使人奋发图强,安逸享乐则会使人堕落衰败。
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,谦虚谨慎则能得到益处。
忧虑劳苦可以使人奋发图强,安逸享乐则会使人堕落衰败。
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。
骄傲自满的人,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,只会展示自己的羽毛,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美丽。而谦虚的人,就像一只龟,虽然步履缓慢,但却能够稳健地前行,因为他们知道,只有脚踏实地,才能走得更远。
谦虚谨慎是做人的大道理。
请注意,《了凡四训》原文较长,这里仅提供了部分原文及其注释与白话解释。如需完整原文及详细注释和白话解释,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。
了凡四训详解自营(了凡四训原文及注释及白话)此文由小汤编辑,于2025-10-16 13:08:53发布在句子栏目,本文地址:了凡四训详解自营(了凡四训原文及注释及白话)/show/art-28-597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