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睌”是一个汉字,读音为wǎng。它有以下几种解释
1. 晚,晚上如“日暮途穷,夜阑珊”,也可以指“迟暮”。在这个意义上,“睌”与“晚”或“暮”有相近的含义。
2. 睡醒“睌”有时也用来表示睡醒后的状态,特别是从睡眠中醒来。
3. 责备在古文中,“睌”还可以表示责备的意思,如“王曰‘睌,尔何如?’”。
4. 通假字“睌”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通假字,通“晚”,表示时间上的晚。
请注意,“睌”字并不常用,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出现。因此,在理解和使用这个字时,最好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献背景来进行。

“睌”字的解释
一、睌字的解释
“睌”字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,其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。然而,作为汉字的一部分,了解其含义对于理解汉字的构造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将从字形、字义、字音等方面对“睌”字进行详细解释,并探讨其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。
二、字形分析
“睌”字由“目”和“晚”两部分组成。其中,“目”表示眼睛,是汉字中表示视觉器官的部分;“晚”则表示时间上的傍晚或晚上。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,形成了“睌”字。
三、字义解释
1. 基本含义:根据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,“睌”字的本义是“晚视”。这意味着在傍晚时分用眼睛观看东西。这种解释与“目”字的含义相呼应,强调了“睌”字与视觉相关的特点。
2. 引申含义:除了基本含义外,“睌”字还可以引申为“迟暮”的意思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作者常用“睌”字来形容日暮时分的景象,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、岁月无情的感慨。
3. 词性变化:“睌”字可以作为形容词或副词使用。作为形容词时,它通常用来修饰名词,表示“晚”的状态,如“睌昏”(黄昏)。作为副词时,“睌”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较晚,如“睌来”(迟来)。
四、字音探讨
“睌”字的读音为kuì,属于第三声。在古代汉语中,该字的发音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,只是在某些方言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。
五、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
在古代文献中,“睌”字虽然不常见,但在一些诗歌、散文等作品中仍可见到其身影。例如,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中就有“移船相近邀相见,添酒回灯重开宴。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转轴拨弦三两声,未成曲调先有情。弦弦掩抑声声思,似诉平生不得志。低眉信手续续弹,说尽心中无限事。轻拢慢捻抹复挑,初为霓裳后六幺。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间关莺语花底滑,幽咽泉流冰下难。冰泉冷涩弦凝绝,凝绝不通声暂歇。别有幽愁暗恨生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银瓶乍破水浆迸,铁骑突出刀枪鸣。曲终收拨当心画,四弦一声如裂帛。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其中的“弦弦掩抑声声思”可以解释为“睌昏思”,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深深的思念之情。
六、结语
综上所述,“睌”字虽然是一个生僻字,但其含义丰富多样,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。通过对“睌”字的研究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汉字的构造规律。同时,“睌”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古代社会文化的窗口。
睌字的解释此文由小伏编辑,于2025-10-27 00:09:31发布在句子栏目,本文地址:睌字的解释/show/art-28-62358.html